
You have to imitate before you can emulate. |英語閱讀與藝術的生活實踐
您曾經思考過「imitate」 與「emulate」兩個字含義的差別嗎?直到在【藝式閱讀】英文讀書會中看到這句話...

翻轉思維|讓孩子創造獨特博物館經驗與設計參觀方式
老派博粉期待著「給孩子們文物上的大量知識,不如引導與激發孩子如何在博物館裡善用觀察與思考、想像,並發現參觀的樂趣。」

用創新的方法,實現「為公眾而生的博物館」使命
身為一個博物館人,在以「觀眾」為存在目的的基礎之上,又該如何思考我們的工作,也就是關於博物館的設立、博物館的典藏、研究、展示與教育呢?

用不同視角帶孩子玩盡博物館
您曾為了『孩子對文物沒興趣』『不確定孩子能在博物館裡學習到什麼』而感到困擾嗎?

【團隊優先】共營高績效的新創小團隊 – 老派博粉兩週年紀念
一個編制只有3-4人的文藝新創小公司如何吸引優秀人才?在財務、業務都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定感的外在條件下,新創領導者如何經營團隊並創造績效?

升級人生一定要看「商管書」嗎?【藝式閱讀】也可以!
「人人都是藝術家。」
---約瑟夫.波伊斯(Joseph Beuys)

在「美國自然史博物館」時空跳躍!
說到自然科學類型的博物館,您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是聲光效果極佳的多媒體互動裝置?大圖輸出的文字說明展板?還是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

「獨『閱』樂,不如眾『閱』樂」─【藝式閱讀】跨領域的共讀樂趣
當網路取代書籍成為認識世界的主要管道,當通訊軟體的發文按讚取代人與人之間的實體互動,我們為什麼還要閱讀?又為什麼要在閱讀過後與不同的人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