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have to imitate before you can emulate.|英語閱讀與藝術的生活實踐
您曾經思考過「imitate」 與「emulate」兩個字含義的差別嗎?
老派博粉家琳沒有,直到在【藝式閱讀】英文讀書會中看到這句話:You have to imitate before you can emulate. 直覺上imitate與emulate在中文中都有模仿之意,查詢英英字典,imitate似乎在某些脈絡下,還可以是emulate的同義字?!
這句英文來自目前老派博粉團隊與英文讀書會夥伴正在閱讀的《Think like an artist and Lead a More Creative, Productive Life》一書的第四章。這章標題〈Artists Steal〉來自西班牙藝術家畢卡索的名句:好藝術家複製,偉大的藝術家偷竊(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作者威爾・岡波茲(Will Gompertz)從美國著名精神病理學家阿爾伯特・勞森伯格(Albert Rothenberg)的「疊合空間思考(Homospatial thinking)」理論開始,引導讀者理解藝術家、文學家的創造過程,然後談到眾多創新者如牛頓、伏爾泰、愛因斯坦等前輩大師們對於「創新」的想法。牛頓說:如果我能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伏爾泰說:原創性來自於明智謹慎地模仿;愛因斯坦說:創意之展現關乎於你知道隱藏好點子來源(Creativity is knowing how to hide your sources)。
真正厲害的大師從不隱藏自己如何從他人的成就中汲取靈感再進行內化,這也是畢卡索談「複製」與「偷竊」之意。岡波茲進一步以畢卡索如何從一位技巧極佳的「模仿家」轉變成找到自己聲音(found his own voice)的偉大藝術家為案例,提醒我們從「好」到「偉大」,從「複製」到「偷竊」是一個無法跳躍、一定得按部就班的過程,如同嬰兒先學會爬才開始走,先要開始模仿(imitate)才有可能到達與之匹敵(emulate)的境界。
於是我們恍然大悟,原來emulate與imitate兩字內涵可以有這樣大的差異,這可不是死背單字能學到的,語言就是要放在脈絡中領會才能真正學習、應用。藝術的生活實踐也是相同的道理,透過閱讀與思考討論,我們也開始探索自己在事業上、在學習上、在人際關係上的行為模式,是否總是做到「模仿(imitate)」就停止了?因為模仿到一種程度,能帶來很大的成就感與滿足感,於是我們心滿意足的停留在舒適圈,覺得不需要再往前挑戰,但同時是否也失去找到自己聲音、發揮創造力、與大師匹敵的機會?這是否也是台灣企業容易停留在代工與貿易,卻較難累積品牌精神與持續創新的原因呢?
一個人的閱讀時光是沈靜與療癒,而一群人一起閱讀,能帶來不同生命經驗的相遇、碰撞與對話,是舒心又飽滿的體驗。想跟我們一起閱讀、感受藝術生活實踐的樂趣嗎?點擊這裡立即報名單堂體驗,歡迎您拉開繆思坊門與自己的心門,與我們在藝術和文字裡徜徉,家琳精彩的導讀與夥伴們的交流分享,一定讓您收穫滿滿,對英文、藝術與生活都有新層次的體會與回味,期待在閱讀中與您相會,與我們一起為自己的生活創造不同的意義!
封面圖片來源|Photo by Nubia Navarro (nubikini) from Pexels
牛頓肖像畫|Portrait of Isaac Newton by Sir Godfrey Kneller (1689)
伏爾泰肖像畫|Portrait de Voltaire by Atelier de Nicolas de Largillière (1724-1725)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