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的方法,實現「為公眾而生的博物館」使命
「博物館是社會公器,它的收藏與展示都是為公眾而存在為他們的利益而存在。」
—–漢寶德|建築與博物館教育學者
漢寶德先生在《邁向繆思:漢寶德談博物館》這本書中,對於博物館存在的目的精煉地提醒我們。隨著民主發展與公共意義轉變,博物館與觀眾的關係也有了變化。以「公眾」為博物館存在目的,對於當代博物館已是共識和目標。但這也表示,博物館工作的考量方式應該有所轉變。
那麼身為一個博物館人,在以「觀眾」為存在目的的基礎之上,又該如何思考我們的工作,也就是關於博物館的設立、博物館的典藏、研究、展示與教育呢?
漢寶德先生認為「一個真正的博物館人,要把觀眾時時放在心裡,要忘記自己的存在。這就是博物館行政的精神核心。」
這樣的提點,讓老派博粉想起最初執行「『屏東縣大博物館計畫』先期規劃委託案」時,對於這可能從我們手中催生而出的屏東縣級博物館所提出的願景:「一間真正有意義、且能回應在地需要的博物館,使在地居民不分族群、年齡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並述說故事,既能讓世界看見又能看見世界的博物館。」
但是,怎麼做到呢?要如何才能打造一間能夠回應在地需求,屬於地方、屬於城市,能有觀眾參與其中的博物館?該如何才能更深刻地聽見在地人的聲音,不僅了解他們的期待與需要,還能讓這些聲音成為砌造博物館的一磚一瓦?
「很開心能夠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家鄉!」
「讓我學習鼓起勇氣與大家討論並分享想法~」
「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念。」
———–屏東在地青少年
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老派博粉邀請在地國高中生加入「設計思考展覽規劃工作坊」,希望能藉這個機會,了解他們的博物館使用習慣、對於博物館與展覽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讓這些在地青少年近距離地認識這間即將建立並且屬於屏東縣的博物館,甚至提出對它的想像。
在這場活動中,參與者變身為「未來的策展人」,組成「策展團隊」,在自己的知識背景、專長與專業能力上,運用「設計思考」,將同儕或家長視為「目標觀眾」,為這些人策劃一檔以屏東「一級產業創新」為主軸的展覽。7個小時過去,歷經需求探索、議題研究到展覽企劃一連串燒腦的激盪過程後,各組分別以一級產業在「食」、「醫」、「住」、「行」面向的創新發展為題,運用屏東菸葉廠的「中山堂」空間進行提案。這當中可貴的,不只是他們付出了時間與精神,生產出四個具新意又有趣的展覽規劃;還在於他們把握了這次參與於屏東縣大博物館成立過程中的機會,為它的建立添上磚瓦。
其實想要收集在地人的聲音,透過問卷、訪談或者公聽會,都不失為是「公民參與」的方法。但老派博粉想的更多!我們不僅希望參與者能夠知道屏東即將有一座屬於在地的博物館,還希望他們能更深刻地「經驗」博物館正在被創建的過程,甚至拋出自己的想像,讓參與過程不僅是一種見證,更是「親身經歷」,在博物館還沒有成為1之前,即有最直接而親密的接觸。等待在日後開門時,有機會對身邊的朋友分享「噢~我曾經在菸葉廠還不是博物館的時候進來過。」「我曾經和一群不認識的人,一起規劃一級產業的展覽……。」老派博粉如此期待著!
這正是為什麼在那些方法之餘,老派博粉仍思考,期許能發展既可獲得深刻的需求回饋,又能實踐博物館教育功能和目的、以及開放參與的創新方法。而這場工作坊也許就是「公民參與」一次新的嘗試!讓博物館人有機會獲得更多、且更深刻、來自於觀眾的聲音,朝向實現博物館為公眾存在的使命。
《近期文章》
點擊此處添加自己的內容
您好
點擊此處添加自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