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在紐約邂逅故事【06/08靈藝時代的想像與創新】
19世紀末,是什麼樣的想像力引領著藝術家進入蓬勃新生的時代?下週五的美好夜晚,要與博粉們分享這靈藝時代的故事
(是靈藝非靈異,但聽完後再看作品會不會很靈異,小編就不知道了
)
慧中老師將帶各位回到1880年,細說到1960年。
你會發現這些畫作的主題開始有所不同,因為軟管的發明,藝術家開始可以方便攜帶顏料,至戶外盡情作畫,畫作主題也從原先的宗教或神話故事,轉為取材大自然的景色及都市內的人事物等主題。也因為在戶外的自然環境下的光與色,時刻變化,所以藝術家在繪畫的同時,筆觸也開始越來越快。踏出戶外後的繪畫風格也開始不同,如印象派、後印象、新印象、野獸派、立體派…。每個時期,藝術家著重的技法與主題不同,但都注入了他們的思想與情感,看著作品的同時,彷彿藝術家就在你身邊,訴說畫作裡的故事。
在紐約邂逅故事 x 0608靈藝時代的想像與創新|主講人:謝慧中(博物館暨藝術史學者)
先來 繆思坊儲備藝文知識~接著就可以開始規劃你的紐約行,到紐約現代博物館參觀囉!在裡面可以一次欣賞到梵谷《星夜》、畢卡索《亞維儂的少女》、馬諦斯《舞蹈》、莫內《睡蓮》、蒙德里安《百老匯爵士樂》和達利《記憶的堅持》,及杜象、夏卡爾、米羅、康丁斯基、帕洛克、德庫寧、羅斯科、沃荷等大師的經典之作!

– 不在博物館,就是在往博物館的路上
謝慧中| 博物館學暨藝術史學者
對西方藝術史有著深入的研究,擅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民眾貼近藝術
現職
- 自由工作者
- 台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 兼任助理教授
- 台灣藝術大學通識課程 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
-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系博士
-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藝術史系碩士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
重要資歷
- 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暨藝術管理碩士班 專任助理教授(2005-2013)
- 淡江大學通識教育與核心課程西洋美術史 兼任講師
- 輔仁大學推廣部 兼任講師
- 實踐大學 兼任講師
-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博物館高齡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計畫共同主持人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南投縣96年度地方文化館專案輔導團》顧問暨輔導員
-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南投縣95年度地方文化館輔導團計畫案》顧問
- 教育部「101年度藝文教育數位學習課程一台灣美術家作品賞析」 審查委員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台灣分會:博物館與文化機構科技應用個案 審查人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技博物」季刊 審查人
- 文建會法規會「國際文化資產研討會」 會議資料翻譯
- 臺北市立美術館「徐冰:回顧展」語音導覽撰稿人
講座時間:5/18~7/13(週五)19:30-21:30(2小時/堂);中間休息10分鐘。
參訪時間:依主辦單位之安排(參觀活動為2-3小時,以週六下午14:00-17:00為主)
票券說明:單堂參訪活動之報名方式,待主辦單位及場館之安排確認,後續會於售票平台上另作啟售
(購買套票者,其內容包含【系列講座】及【參訪活動】,【參訪活動】將另行通知)
合適對象:成人、樂齡
講座地點:繆思坊(臺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62號11樓)
交通方式:【大眾運輸】搭捷運至「南京復興站」,步行約5分鐘
【自行開車】附近有多處收費停車場可供使用
費用說明:博物館參訪之門票將以博物館之計費方式另計,不含於【參訪活動】報名費內
注意事項:繆思坊為地毯教室,不適合飲食。主辦單位將另備小點心供報名者食用。
*主辦單位保有修改、變更或暫停本活動之權利